029-87563900

良药传世 分类
猫爪草
猫爪草
猫爪草
猫爪草
猫爪草


猫爪草介绍

  • 【别名】

  • 猫爪儿草、三散草

  • 【汉语拼音】

  • mao zhao cao

  • 【名称英】

  • Radix Rnunculi Ternati。

  • 【成份】

  • 含肉豆蔻酸十八醇酯、二十烷酸、豆甾醇、β-谷甾醇等成分。

  • 【加工采集】

  • 全年可采,根挖出后,剪去茎部及须根,晒干。

  • 【药材鉴别】

  • 干燥的块根呈纺锤形,常数个簇生一起,形似猫爪,全长约1厘米余。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点状须根痕,有的尚有须根残留;上端有黄棕色残茎或茎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实心或空心。气无,味微甘。以色黄褐、质坚实饱满者为佳。
    产河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 【药理作用】

  • ⑴抗结核菌及其他细菌   对于猫爪草抗结核菌的机制,詹莉等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QC-RT-PCR)方法及PCR方法,对猫爪草有效成分小毛茛内酯(Tern)进行了抗结核菌分子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Tern可能诱导周围血管GLS基因高水平表达,杀灭胞内致病菌MBT,并呈剂量依赖性,对耐药的与未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诱导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研究表明,Tern可能通过促进GLS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菌能力,从而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另外还可能通过减少结核休眠菌16KDa小热休克蛋白(16KDaSHSP)基因的表达,在激活休眠菌的同时促进GLSmRNA高水平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耐药菌的作用。   ⑵抗肿瘤作用   王爱武等探讨猫爪草的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猫爪草皂苷及多糖,运用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皂苷及多糖对体外培养的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EAC及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影响。结果发现猫爪草皂苷及多糖对三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皂苷给药量与抑瘤率和集落形成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而多糖有一最佳浓度。周立等研究发现猫爪草的乙醇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TNF)有较强的诱生作用,在被筛选的36种中草药中,猫爪草(70%的乙醇浸膏)诱生TNF作用最强。  ⑶体外抗白血病细胞   张家华等采用死活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并用高三尖杉酯碱作对照,表明了毛茛甙对各种白血病细胞均有一定杀伤作用。   ⑷抗急性炎症作用   杨嘉等对复方猫爪草水提物抗急性炎症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 【功能主治】

  • 治瘰疬,肺结核,疟疾。

    ①《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 【性味】

  • 甘辛,温。

    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味辛,性温。"

    归肝;肺经

    《广西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

  • 【宜忌】

  • 有小毒。

  • 【贮藏】

  •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归经】

  • 归经_肝经

  • 【植物形态】

  • 小毛茛
    多年生小草本。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细柔毛,后变秃净或稍具柔毛。块根肉质,纺锤形,常数个聚集。茎高5~15厘米,具分枝;基生叶为3出复叶或3深裂,小叶片卵圆形或阔倒卵形,长0.5~1.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3浅裂或齿裂,基部楔形,有时裂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央裂片较两侧者略大;具叶柄,柄长3~6厘米,基部扩大,边缘膜质;茎生叶互生,通常无柄,3裂,裂片线形,长约1.5厘米,宽约1毫米。花单生于茎端,与叶对生,直径达1.5厘米,花柄长0.5~2厘米,有短细毛:萼片5,长圆形或倒卵形,膜质,绿色,边缘淡黄色,向下反曲,外有细毛;花瓣5,阔倒卵形,黄色,无毛;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扁平;心皮多数,离生,丛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头短小,单一。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细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顶端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田边、路旁、洼地及山坡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 【临床应用】

  • 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以内服猫爪草煎剂(或酊剂)为主,辅以补气养血中药,结合外科切开引流、搔爬手术,局部敷用各种猫爪草制剂,治疗单纯型、混合感染型、溃疡型、瘘管型颈淋巴结结核180例,经2~3个月的治疗,获临床治愈者134例,显著有效者32例,好转者14例。制剂及用法:㈠内服药:猫爪草1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半小时,临睡前冲黄酒2~4两同服,每日1剂。或用25%酊剂,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均以3日为一疗程,间隔3~5天给下一疗程。间隔期对体质衰弱者服八珍汤,对有溃疡或瘘管者服益气养荣汤,连服2~3剂。㈡外敷药:10%猫爪草提出液,浸无菌纱条,用于坏死组织或干酪样物质较多的溃疡创面或凄管;30%猫爪草软膏,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溃疡的患处;或制成猫爪草凡士林纱条,适于引流或填塞瘘管之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副作用。曾对124例在1~2年内随访,观察远期疗效,复发者4例,均为远位复发。猫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次,仍结合局部常规处理。观察110例,治愈率90%。

  • 【药用部位】

  • 为毛茛种植物小毛茛的块根。

  • 【来自何书】

  • 《中药材手册》